【节气里的大美中国】古籍里的清明:“三合一”节日写满春意盎然
https://flv1.gmw.cn/gma/20250402/20250402155747381_2412.mp4

清明节是一个“三合一”的节日,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交汇融合而成。
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作为节气的清明,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汉淮南王刘安在他的《淮南子·天文训》指出:(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古人之所以将春分后的这一节气称为“清明”,是由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的缘故。
清明作为节日则形成于唐代。“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在唐代,因寒食节的兴盛,与其日期相近的清明节气受到关注,逐渐成为节日。寒食节上坟扫墓、改火等习俗也都成为了清明节的习俗。
同时,大唐是个盛行娱乐的时代,唐代人定不会辜负大好春光,他们尤其看重三月初三的春游。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自魏晋至唐代,上巳日(农历三月三日)踏青是普遍的习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也是在唐代,踏青开始比较集中于寒食节和清明节这两个节日期间进行。唐代以后,随着清明节地位的上升,寒食节、上巳节地位的下降,乃至后两者的日渐衰微,踏青越来越成为清明节的习俗内容。
主讲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
编 导:张倩、张悦鑫
摄 制:张悦鑫
阅读剩余全文()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24 杭州车汇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0037907号-24,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幺凤浴火 柔蚕无憾——怀叶嘉莹老师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 意千重:万千书籍汇流成河,最终喷发为笔下故事
- 职校生:毕业后,这样成为“能工巧匠”……
- AI赋能中医传承与发展 国医大师严世芸:是“经验医学”与“数据驱动”的碰撞
-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指环》之《女武神》即将登场
- 铁路五一假期火车票,开售!
- 心理健康蓝皮书:短视频高强度使用与抑郁和焦虑风险显著相关
- 4月8日美农生物(301156)涨停分析:动物保健、饲料概念驱动
- 净利或将翻倍!比亚迪,一季度最高预盈100亿元
- 首批国家级名单公布!广西这些品牌入选
- 【文化中国行·一线讲述】那些被文学照亮的村落
- “慧”及养老 上海已建成70多家智慧养老院
- 暴雨蓝色预警:10省区有大到暴雨 湖南江西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华艺照明2025年春季新品订货会,重磅发布!引爆市场!
- 上海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