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 “年宵花”市场火爆 品种服务都“上新”
春节前后是年宵花卉消费的旺季。中国花卉协会和各大电商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的年宵花,家庭消费占比逐渐上升,消费呈现多样化、高品质和价格更加亲民等特点。
与消费者需求同步,年宵花的品种和品质双双提升。
蝴蝶兰、大花蕙兰、仙客来、杜鹃花、牡丹等100多种传统年宵花集中上市,保障了节日市场充足供应,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和偏好。
综合花易宝、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网络销售平台数据发现,除了传统年宵花,今年芍药、蜡梅、冬青等国产年宵花新品种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10倍。年轻人更为青睐的玫瑰、百合、向日葵、洋桔梗等鲜花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50%。
鲜花更“鲜”,市场往“下”。
鲜花销售讲究保鲜、即时性,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全程低温运输和配送的时效,确保用户收到鲜花完整新鲜。另外显著变化的是县域消费市场用户增多,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甚至乡镇中的鲜花销售大涨,比以往增加了10倍以上。
品种和服务都“上新” 消费者选择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科技创新、创意包装等精细举措大幅提升了花卉产业附加值。各种“新花样”点亮花卉新消费。
2025北京家庭园艺嘉年华暨年宵名花进北京活动在春节前拉开大幕,2000多万盆年宵花卉陆续上市。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走进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发现这个花卉交易市场和我们常见的略有不同,消费者刚刚选购的花卉,花艺师马上就可以对它现场进行组盆、包装、打包,配送到他们家里。
花卉厨房和花卉岛台的主理人是这位吴老师,作为资深花卉园艺师和插花师,年宵花消费旺季也是培训实战的好时机,她带领这批新学员里,有不少是“95后”“00后”。
花卉园艺师 吴晓青:很不容易。有理论还不行,还得要实际去动手,学生目前有十几个吧。
新职业、新技术催生花卉新“花”样。记者在市场里就发现了不少创意花卉。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这一片的朱顶红展区,它中间的佼佼者可是坐着我们的神舟飞船上过太空的,现在也飞入了我们的寻常百姓家。
北京家庭园艺嘉年华花卉参展商牟伟焱:这个花本身咱们都知道叫朱顶红,按照我们中国人爱讲个吉祥话,咱们说个吉祥话就是“注定红”,祝大家都红红火火。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这类观赏凤梨和贵州杜鹃原本不是北京本土花卉,但今年新上市的这些产品,很受市场青睐。
“组合”“跨界”新玩法“美丽经济”新动能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组合盆栽”和“跨界融合”成为今年北京花卉消费的新亮点。
在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记者看到,越来越多生活习性相近的年宵花正“组团”出道,“组盆”销售。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负责人林巧玲:今年是乙巳蛇年,所以我们作品叫雅韵巳芳,您看这个作品是四面八方360度都可以欣赏的,每一朵花都有生命力。
组合盆栽的花盆和展台设计也有新意,花盆选用的原材料是竹制品,可降解回收再利用;展台借鉴的是家具卖场的新玩法,创意融合的同时还可以反复利用。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负责人林巧玲:很轻便,都是纸做的,然后一拉开,又能变成一个小展台、小展架。十公斤、二十公斤的组合盆栽摆在上面都没有问题。
“组团”“组盆”靠的是团队“作战”,但价格总体上要略高一些。而眼前这些“单打独斗”靠个体突破的单枝花和独株花,价格更亲民,主打一个简约化和轻便化。
消费者:希望大家的生活像花儿一样越来越美丽。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蒋树林 田光祺 张仲豪 北京台)
[ 责编:丛芳瑶 ]
- 幺凤浴火 柔蚕无憾——怀叶嘉莹老师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 意千重:万千书籍汇流成河,最终喷发为笔下故事
- 职校生:毕业后,这样成为“能工巧匠”……
- AI赋能中医传承与发展 国医大师严世芸:是“经验医学”与“数据驱动”的碰撞
-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指环》之《女武神》即将登场
- 铁路五一假期火车票,开售!
- 心理健康蓝皮书:短视频高强度使用与抑郁和焦虑风险显著相关
- 4月8日美农生物(301156)涨停分析:动物保健、饲料概念驱动
- 净利或将翻倍!比亚迪,一季度最高预盈100亿元
- 首批国家级名单公布!广西这些品牌入选
- 【文化中国行·一线讲述】那些被文学照亮的村落
- “慧”及养老 上海已建成70多家智慧养老院
- 暴雨蓝色预警:10省区有大到暴雨 湖南江西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华艺照明2025年春季新品订货会,重磅发布!引爆市场!
- 上海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门诊落成